人声均衡之--各个频点的特点
- 音频杂谈
- 2014-10-04
- 13热度
- 0评论
声音的产生:物体波动通过空气的传播,引起耳膜的震动,可获得听觉的感觉。
人耳听觉
人嗓音
电话
电视
20--250 LOW (LF)
50Hz提升2--3db,给人强烈的震撼感
60Hz提升,强化声音的力度,给人震撼感,不宜多提升
50,100Hz是交流频点,提升是慎重
100--200Hz 衰减3-6db,清晰度提高
100Hz以下衰减6--12db,可增加语言的清晰度
100--300Hz提升3--5db增加音乐的丰满度 例如:主持人 李湘
250--500Hz 提升3-6db,浑厚 ,温暖 例如:主持人 赵忠祥
300--500Hz提升4--5db增加音乐的力度
330Hz给人以声音的坚实感使低音柔和丰满,但不易过多提升,会产生“浴室效应”
500Hz对力度影响很大,提升2-4db给人亲切感和纵深感
800--3KHz
1--1.5KHz提升4--5db声音的亮度与层次有所增进,音色既明亮又滑爽,尤其对男声尤为明显
2--4KHz提升2--4db能增加人声的亮度
3KHz--10KHz
3KHz提升过多会产生听觉疲劳
4KHz处宜衰不宜提
5KHz提升6db可使声音的音量好象增加了3db,如衰减混合声的5KHz分量,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
6.8KHz提升过高会产生尖叫声,特别是接有话筒的扩音系统,会引起高频反馈啸叫
8KHz以上稍加提升就能增强声音层次和色彩感
10KHz 以上个频段最好不要提升或不要提升过高,要控制在3db以内,如感到高频段量感不足,可在均衡后加接音色激励器来补偿。
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,其音色就变得色彩、韵味、个性的失落;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,音色就会变得尖噪、嘶哑、刺耳。